top of page
2.jpg

李安琪:
精心构建的日常梦境

2022.01.15

如何找到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是摄影里被长久讨论的话题。来自西安的摄影师李安琪不断探索,尝试发掘用图像语言传达不同信息的可能性。她的创作灵感来自不同的艺术领域:艺术电影、文学、以及绘画。她善于吸收不同的艺术形式,将其转译或塑造成舞台摄影中的形象。1月15日(周六)下午16:30,SCoP Photo Club 邀请了摄影师李安琪与我们分享她建立叙事语言的方法以及舞台摄影的定义及发展。

郑安东: 从移民史的角
度理解个体身份与情感

2021.10.23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探索个人身份,关注快速变化的社会景观是很多摄影师和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在10月23日(周六)下午16:30,SCoP Photo Club 邀请了摄影师郑安东,他基于自身旅居者的视角,使用摄影为主要媒介,与大家分享了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的一些经历与体会。

1.2.jpg
1.2.jpg

杨泳梁 X 施瀚涛:
山水·城市回顾

2021.10.17

在Prix Pictet 百达摄影奖的历史上,曾经有三位中国摄影师入围过,摄影师杨泳梁就是其中之一。在10月17日下午,我们邀请到摄影师杨泳梁和策展人施瀚涛,两人分享交流了他们对“摄影、城市与山水”的理解。

郑知渊:都市景观
背后的视觉逻辑

2021.09.19

城市景观是在摄影里常见的主题。9月19日,SCoP邀请到以拍摄城市主题为主的摄影师郑知渊,分享了他创作的过程,对城市景观的理解以及他自己的创作发展。

1.2.jpg
1.2.jpg

百达摄影奖《希望》
开幕对谈回顾

2021.09.11

SCoP新展《希望》百达摄影奖已于9.11日开展。开展当天,我们邀请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馆长刘香成,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文化学者沈奇岚和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出版人张延来到馆内,围绕摄影艺术作品如何影响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看法进行了探讨。

湿版摄影体验课回顾

2021.08.22

为纪念世界摄影日,8月22日下午,我们邀请了唐纯洁老师,与大家分享古老的摄影技法-湿版摄影的制作过程。在分享之后,我们进行了湿版摄影的体验课程,让观众们感受摄影诞生的魅力。

WeChat Image_20210826153603.jpg
WeChat Image_20210826153719.jpg

戴菲:摄影的真实、
纪实与如实讲座回顾

2021.08.21

8月21日下午,SCoP Photo Club 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戴菲。他重新从《论摄影》中提及的“柏拉图的洞穴”深入,沿着摄影史,与我们分享他对摄影与真实、纪实和如实关系的看法。

瓦莱里·卡苏巴 (Valery Katsuba) 创作首谈回顾

2021.07.24

艺术家瓦莱里·卡苏巴(Valery Katsuba)进行首次创作分享,同时我们邀请了独立策展人王凯梅和 SCoP 艺术总监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来到馆内,连线卡苏巴进行了一场围绕卡苏巴的创作以及俄罗斯美学的深度对谈。

1.1.jpg
WeChat Image_20210617151336.jpg

214:
夏日下河,晚风之夜

2021.06.13

6月13日下午,摄影师 214 分享会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举行。现场逾百名观众聆听了 214 讲述《下河》意趣盎然的创作故事;在《晚风》宁静平和的画面和旋律中,度过了初夏傍晚时光。

蔡东东新作《生活史》
分享会暨新书发布会

2021.05.29

蔡东东新作《生活史》分享会暨新书发布会近日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举行。艺术家蔡东东、无像出版人倪梁、设计师郭晓、 SCoP 艺术总监 Karen Smith,以及 SCoP 研究员吴栋在现场一起分享了《生活史》的创作故事。

DSC_2808.jpg

杨燕媛 & Pooky Lee:

一半生活,一半时尚

2021.05.15

摄影师杨燕媛以及时尚策展人 Pooky Lee 基于自己不同的视角和职业背景,分享各自对于时尚、商业、生活照片的看法和当下自我对图像的要求。

陈川端:面对平庸日常,从观察到研究

2021.04.17

为什么要摄影,为什么是项目?摄影师陈川端从他的第一个完整摄影项目《克制的秩序》出发,在 SCoP 为我们分享了他从拍摄平庸但“漂亮”的散图,到开始以项目的形式完成艺术创作的转变和其中的故事。

2.jpg
WeChat Image_20210318113411.jpg

史国威对谈 btr :

摄影与绘画之间

2021.03.07

史国威在这次对谈说聊到了颜色和主观情绪,艰辛的工作过程,照片底材的处理,自己的教学背景和受到的影响等话题。对谈人 btr 与史国威一同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作品“解密”。

徐昕:市井烟火的弄堂和光怪陆离的大都会

2021.01.16

徐昕通过对于城市不同角度的观察,尝试为这座快速逝去(或者说快速发展)的城市留下些什么。在这个专题之中,你可以看到那些老房子楼顶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也可以看到新旧对比之下的都市之魔幻,还有关于杨树浦的持续拍摄《大桥》。”《the Metropolis 大都会》是徐昕持续进行的关于上海的一个主题。“目前为止,这个拍摄计划已经持续了五年,很多镜头记录下的场景已经消亡。我仍旧继续在这座城市中行走与发现。”

3 (2).jpg
_MG_2944.jpg

周裕隆:用影像表达观念,用摄影构建“历史”

2021.01.09

作为杰出商业摄影师的同时,周裕隆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思考和实践。在商业拍摄中取得的成绩和收获的技艺,让他在画面调度和把控上具有强大的优势,也使他游刃有余地用摄影这个工具进行观念的表达,不受约束和外界影响地更专注于自己的个人创作。他的作品呈现的不仅仅是单张的照片,而是图像背后完整的故事,像是一部部的视觉小说,蕴含着丰富的叙事性。本期 Photo Club 周裕隆还将带来大量创作时的手稿图像,为我们讲述一张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

马海伦:

用摄影建立与故乡的联系

2020.12.27

从2018年开始,她离开生活了八年的纽约回到故乡新疆,在纽约的时尚摄影经历激发了她重新用镜头建立与这⽚土地的联系。⻢海伦捕捉了新疆多⺠族聚居⽣活⾥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独特体验,并以尊重传统且浪漫的⽅式呈现在照片中。

4.jpg

杨达:如何通过观察融入异乡地域文化

2020.12.19

这位二十多岁的摄影师在过去六年间,足迹遍布中东及东南亚的四十多个国家,他以国际化的镜头视角关注中东地区的种族问题,印度河流的环境问题,东南亚湄公河流域的生存状态等议题。杨达与 SCoP 的观众分享了他的创作故事:从一个项目开始拍摄到最终的成型之间的过程,作为一个外乡人如何融入其中,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视野中强调地方性。

LOBA首位中国获奖摄影师黄京讲座

2020.11.28

LOBA 首位中国摄影师,2011年新人奖得主黄京为 SCoP 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分享会,分享会围绕黄京的得奖经历和小故事进行,结束后带领大家进行了户外扫街活动。

1.1.jpg
未命名-09984.jpg

照片在书和展览中的不同叙事

2020.09.05

假杂志创始人言由与 SCoP 艺术总监凯伦·史密斯进行了一次关于“照片在书和展览中的不同叙事”的对谈,两位嘉宾以索斯(Alec Soth)的摄影书为线索,探讨了摄影作品在展览与出版物中的不同呈现与观感。

埃里克·索斯 x FCC 在线对谈活动

2020.08.18

FCC(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驻华外国记者协会上海分会组织的现场连线活动,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顺利进行。来自20多个国内外知名媒体,40多位嘉宾到场出席。SCoP 艺术总监策展人凯伦·史密斯女士为嘉宾进行了导览,并由 FCC 上海区主席 Martin Ritchie 先生主持了与艺术家埃里克·索斯的在线对谈。

未命名-9343.jpg

后浪座谈会

2019.12.09

展览《后浪》中8位摄影艺术家:陈哲、奥赛罗·德苏扎-哈特利、约翰尼·布里格斯、孙彦初、吴越、范西、蒋鹏奕、秦一峰及上海独立策展人柳思扬、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艺术收藏暨策展人林赛·泰勒、开放之眼画廊馆长萨拉·费舍尔与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凯伦·史密斯,共同完成了此次“马拉松式”的艺术座谈会。

胶片摄影工坊:“从菲林到银盐”

2019.10.26-11.02

SCoP x 123暗房合作的“从菲林到银盐”胶片摄影工作坊中,参与者们一同前往滨江进行人像摄影的胶片外拍活动,并体验亲手冲洗胶卷的全过程,在暗房中借助专业设备,近距离接触了底片放大的神奇慢时光。

王译媚的《孖 Shuang Xi

2019.10.19

新锐艺术家王译媚带着她专注探讨个人身份的实验作品《孖 Shuang Xi》,从自身的孪生身份出发,打破人们惯常的,通过穿着来判断双胞胎的“符号认知”,以及对这些“符号”的观察和思考。

一件摄影作品如何诞生?

2019.09.28-29

SCoP主办的这场周末活动邀请艺术家赵谦首先为大家揭开摄影作品背后与历史、美学、拍摄、制作的故事。工作坊部分则让参与者亲历了摄影作品诞生的全过程。其中希美数字艺术工作室资深影像后期制作专家杨家超,德国哈内姆勒(Hahnemühle)数字艺术纸数字艺术市场部刘铭明,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向...

廖逸君与沈玮:“亲密角色”

2019.09.18

“亲密角色”这一概念,体现在廖逸君的作品以探讨女性身份与非传统的男女关系,挑战传统性别观念为主。而沈玮则以肖像来关注人性的多面化,探索感情与肉体围绕“赤裸”的复杂关系。

大师对话:马丁·舍勒 (Martin Schoeller× 刘香成

2019.09.15

世界级人像摄影大师马丁·舍勒(Martin Schoeller)做客SCoP,介绍他在个展《知人识面》中令其声名大噪的系列摄影创作,追溯他的摄影生涯,探索他如何拍摄极度近距离特写肖像而获得国际认可的创作历程。

大师对话:埃里克·索斯(Alec Soth)

2019.08.25

著名摄影师埃里克·索斯(Alec Soth),从去密西西比河旅行而开始摄影创作的油画系毕业生,到如今成为一名专业的摄影艺术家,索斯一直探索着、诠释着不同的主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观。

马良×黄芳翎:当摄影遇上戏剧

2019.08.03

《炎夏之爱》参展艺术家马良、a.f.art theatre 艺术工作室创始人黄芳翎,围绕主题“当摄影遇上戏剧”展开精彩对谈。 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中采取不同的媒介,都运用着戏剧元素,亦对戏剧作出了不同的阐释,不同媒介的艺术创作可以借用戏剧来完成表达,同时也是对戏剧艺术的丰富。

郑源:《普罗大众之夜》中的权力、真实与虚构

2019.07.27

影像艺术家郑源以《普罗大众之夜》等视频作品为例,讲述创作中对于观看和拍摄所引发的权力、真实与虚构等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他从自己与视频主人公凯文·曹共同工作的经历出发,追溯凯文·曹的人生历程,探讨其从中国的脚斗士到居于美国的婚礼摄像师的身份转换,向镜头之外的广大图像劳动者投去关注。

蒋斐然:《罗曼史的变异》中的虚构与隐喻

2019.07.21

影像艺术家蒋斐然围绕主题“罗曼史:虚构与隐喻” ,结合其系列作品《罗曼史的变异》,以隐喻和虚构——两种核心创作元素为线索,讲述了作品中意涵系统建构的历史与前路。蒋斐然从广泛意义上的“虚构”切入,谈及展览空间所蕴含的”非线性虚构“与传统文本的”线性虚构“,并延伸到她对”婚姻“的看法。她以英格玛·伯格曼 ...

奥利维亚·马丁-麦奎尔 (Olivia Martin-McGuire):《中国式爱情》

2019.06.29

澳大利亚纪实摄影师、电影制作人奥利维亚·马丁-麦圭尔(Olivia Martin-McGuire)在展览《炎夏之爱》中展出的系列作品《中国式爱情》,讲述她对“中国式婚纱摄影”中传统观念、社会变迁等所展开的思考。她认为,许多外国记者更习惯于以政治视角去探索中国,相比之下...

戴建勇×林叶×姚瑶:私摄影的边界在哪里?

2019.06.22

在摄影评论者林叶看来,照片并不是现实的镜像,而是现实的切面。在他看来私摄影的边界问题,折射出的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话关系。姚瑶和《炎夏之爱》的参展艺术家戴建勇则分别以各自的作品为原点,结合主题向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

ABLE拼贴摄影工作坊:“现实与幻象”

2019.05.26

拼贴摄影工作室ABLE的三位艺术家168.168.168、子谦、秋秋子,带来名为《现实与幻象》的拼贴摄影活动。ABLE工作室的艺术家、活动导师168.168.168.通过拼贴摄影讲座,对以共性、符号化应用、叙事、随机等结构为线索的拼贴思路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提出拼贴也是区别现实与环境的过程 ...

袁小鹏和他的SAME PAPER

2019.05.12

Closing Ceremony 是 SAME PAPER 发行的独立摄影杂志,不以营利为目的,前身为上海的一家书店。杂志继承了书店传播艺术类、影像类内容的空间功能,对传统的艺术体系进行批判性思索,不过多关注学院派、带有强目的性的摄影师,而为主流媒体不太留意的摄影师提供平台。创始人、摄影师袁小鹏通过分享创办 ...

井津建郎:“无常”交流暨签售会

2019.04.27

国际知名摄影师井津建郎(Kenro Izu)先生 “无常”交流暨签售会,分享自己四十年来的艺术摄影经历。从重现远古圣迹庄严氛围的《灵魂领土》,到记录生与死影像的《永恒之光》,再到捕捉静物内在精神与生命力的《诱惑》,他始终认为“无常“是使他谦卑的真谛。井津建郎称,他从未主动去找寻作品的灵感,每一次 ...

刘思麟:《我无处不在》

2019.04.14

独立摄影艺术家刘思麟在《我无处不在》系列中,以拍摄自己的方式探索自我表达。刘思麟通过图像处理将自己的照片融入到历史场景中,与过去的人物站在一起。她渐渐意识到自己与奥黛丽·赫本、安迪·沃霍尔、丘吉尔等知名人物正在被平等地观看。在大众文化时代,打造符号成为了自我创造、复制、传播的主要方式 ...

钱儒雅:“密封的镜像”

2019.03.17

独立摄影师钱儒雅从作品《局外人》到《我们》,对“自我世界”的细腻探索始终令人惊艳。如今的《与娃娃合照》、《易碎品》则是她开始迈出自我世界,用更多可能探索表达的新尝试——“摄影一直是我自我疗愈的最好方式。”《我们》是一个只关于钱儒雅自己的自拍项目。8岁到18岁,钱儒雅成长于一个非常封闭 ...

埃文·奥拉夫 (Erwin Olaf) × 凯伦·史密斯 (Karen Smith)

2019.03.03

展览《平行》艺术家、荷兰国宝级摄影师埃文·奥拉夫(Erwin Olaf)在SCoP的对谈中谈起自己着力于中国题材的《上海》,他说到,“上海让我想起一个年轻而自信的青年,充沛着饱满的能量,对自己无限的可能深信不疑,一往无前地去激发自己的潜能。这个中国港口城市的2400万居民,在五光十色的广告、跳动的影像 ...

钟宝妹摄影工作坊

2019.02.16-17

独立摄影师钟宝妹作为SCoP的“遇见摄影师”项目首次开展户外摄影工作坊活动嘉宾,带领学员带上相机去探索城市,通过在街头的现场拍摄,发现内心的创造力,在行走中寻找自我。

史阳琨:“个人怀乡,集体怀旧”

2019.01.13

《摄寻千里:十见天地》参展摄影师史阳琨通过怀旧的风景,安静的肖像和象征的物件,讲述社会乌托景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经由《身是客》中对家乡的回溯,分享特别的怀乡情愫。

陈荣辉:“我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极致的东西”

2018.12.23

《摄寻千里:十见天地》参展摄影师陈荣辉,是一位年轻的中国摄影师和叙事者,长期创作项目聚焦中国的城市化,用参展作品《脱缰的世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大与荒诞的现实图景。陈荣辉《圣诞工厂》系列中那张戴着圣诞帽,立于一束“圣光”下的工厂少年照片为他带来了荷赛奖(World Press Photo)...

木格,庄辉和张晓

2018.12.09

《摄寻千里:十见天地》参展摄影师庄辉、张晓、木格的对谈中解读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与构思。庄辉以作品《十年》,展示了一场对过去时代的怀旧,每一张照片都静静流淌着一段岁月与时光。张晓则沿着中国东部海岸线,走过了每一个沿海城市,这是一段长达一万八千公里的旅途,创作了《海岸线》...

汪滢滢:探寻自我与身边世界的极敏锐视角

2018.11.17

38岁开始从事独立摄影师项目的摄影师汪滢滢,有着用镜头探寻自我与身边世界的极敏锐视角。她的《四十:一九七六》、《洄》系列,曾经多次获得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包括她的新作《第四行诗》与《舞厅》的内心独白,四部作品,四种视角,让人们跟随着汪滢滢的镜头,一起走进属于摄影的精彩世界。

作品点评分享会:

安娜·福克斯 (Anna Fox)

凯伦·诺尔 (Karen Knorr)

2018.09.17

SCoP ×上海英国中心举办凯伦·诺尔(Karen Knorr)与安娜·福克斯(Anna Fox)作品点评会活动。两位摄影师与嘉宾一起探讨摄影艺术、如何表达创作想法,并给予学员鼓励和可行建议。

SCoP摄影大师班:王身敦(Andrew S.T Wong)

2018.06.21-22

SCoP摄影大师班,为热爱摄影,已投身摄影事业、有想法有见解的获选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导师王身敦(Andrew S.T Wong)耐心指导学员如何用“心”去看,用摄影语言去表达。

SCoP × 徕卡大师班:布鲁诺·巴贝和伊恩·贝瑞

2016.03.14

出生于英国的伊恩·贝瑞和出生于摩洛哥的法国人布鲁诺·巴贝是玛格南最有资历和受人敬重的两位摄影师,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加入玛格南,布鲁诺·巴贝1992-95年间担任玛格南全球主席,他们都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此次徕卡大师班为本地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与两位最受敬重的纪实摄影师学习和工作的绝佳机会。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