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OGO-SCoP-01.jpg

希望

2021.09.11 - 2021.10.24

​购票方式

微信扫描小程序二维码

进入展览页进行购票

​↓

QR 1.png
20190817_SCoP Interior_Atrium_04©️Shen Z

展讯

展览日期

2021年9月11日-2021年10月24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10:30-17:30

(最后入场17:00)

票价

全价¥40/学生价¥30

展览简介

《希望》将展出入围百达摄影奖(Prix Pictet)第八届“希望”(Hope)主题的精选佳作,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12位世界级摄影师入围本届奖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荣幸呈现百达摄影奖在中国内地的首展《希望》。同名展览此前已于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等全球众多知名艺术机构展出。

聚焦环保议题

以镜头的力量吸引世界关注

百达摄影奖(Prix Pictet)是以摄影和可持续为命题的国际前沿奖项。自2008年成立以来,该奖项旨在以摄影的力量吸引全球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百达摄影奖入围摄影师用丰富多样的摄影语言诠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特定主题,历届主题分别为:水、地球、增长、权力、消费、混乱和空间。

 

百达摄影奖以国际化视野,引领大众关注当下最具时代特征的话题。爱德华·伯丁斯基(Edward Burtynsky)、莱涅克·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安德烈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泰伦·西蒙(Taryn Simon)、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等许多当代知名摄影师都曾入围百达摄影奖。他们用作品直面时代问题,展现了深层次的思考。迄今为止,在奖项评委会成员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百达摄影奖在入围摄影师及作品选择方面始终保持着高水准,既体现问题意识,又要求具备创新的摄影语言。

 

经过13年的发展,百达摄影奖正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逐渐突破摄影领域,向更广阔的艺术文化界传达保护环境的重要观念。

着眼可持续发展

用积极行动于逆境中寻觅希望

馆长语

本次展览将聚焦百达摄影奖第八届主题“希望”,为艺术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可能,并与奖项最为关注的可持续议题紧密联系。透过镜头,摄影师们探讨了回收资源、重新造林、再野生化(rewilding)、科学和医学的发展、通过前沿技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等丰富的议题。入围摄影师将目光聚焦于可持续发展领域兴起的积极行动,而非来自全球媒体持续不断、骇人听闻的分析。逆境当前,依然潜藏着希望。

 

百达摄影奖第八届“希望”主题的获奖艺术家为来自科特迪瓦的乔安娜·乔玛利(Joana Choumali)。她的获奖作品“Ça va aller”(《这都会好的》)系列拍摄于科特迪瓦的东南部港市,大巴萨姆(Grand Bassam)于2016年3月13日发生恐怖袭击的三周后。乔玛利直接在图像上进行刺绣,以缓慢和类似冥想的姿态完成创作,反映出生命悲剧性的丧失,同时延长了时间,既是在治愈创伤,又是在传递希望。

 

SCoP 很高兴携手百达摄影奖共同举办展览《希望》。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邀请观众放眼全球环境问题,关注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多样成效和人文理念。展览期间,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将举办一系列公共项目,围绕摄影与可持续议题展开讨论。

参展艺术家

"这将是上海——这座中国最国际化城市的观众首次亲眼见证百达摄影奖的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希望’是最适时的主题,它将本次入围摄影师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作为百达摄影奖的合作伙伴,SCoP很荣幸能在上海首次呈现百达摄影奖‘希望’。很高兴能够在上海展示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摄影师的作品,并把‘希望’带给广大爱好摄影的人们。"

——刘香成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

沙希杜尔·阿拉姆(Shahidul Alam),1955年生于孟加拉国,现居达卡

乔安娜·乔玛利(Joana Choumali),1974年生于科特迪瓦,现居阿比让

玛格丽特·考特尼-克拉克(Margaret Courtney-Clarke),1949年生于纳米比亚,现居斯瓦科普蒙德

雷娜·阿芬第(Rena Effendi),1977年生于阿塞拜疆,现居伊斯坦布尔

卢卡斯·福利亚(Lucas Foglia),1983年生于美国,现居旧金山

珍妮尔·林奇(Janelle Lynch),1969年生于美国,现居纽约

罗斯·麦克唐纳(Ross McDonnell),1979年生于爱尔兰,现居纽约

基甸·孟德尔(Gideon Mendel),1959年生于南非,现居伦敦

伊沃·普里克特(Ivor Prickett),1983年生于爱尔兰,现居欧洲和中东

罗宾·罗德(Robin Rhode),1976年生于南非,现居柏林

阿沃斯卡·凡·德·莫伦(Awoiska van der Molen),1972年生于荷兰,现居阿姆斯特丹

亚历山大·韦伯斯特(Alexia Webster),1979年生于南非,现居纽约

“希望”入围摄影
师及作品介绍

以镜头的力量吸引世界关注

《她依然微笑》, 沙希杜尔·阿拉姆(孟加拉国)

“Still She Smiles”, Shahidul Alam (Bangladesh)

沙希杜尔·阿拉姆是摄影师、作家和策展人。在从事摄影工作前,他于伦敦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1984年阿拉姆返回家乡达卡,用镜头记录下孟加拉国当时的社会变迁。《她依然微笑》描述了主人公Hazera Beagum,她用毕生积蓄为被遗弃的儿童建立孤儿院,让那些本失去希望的孩子们重燃希望。

《这都会好的》,乔安娜·乔玛利(科特迪瓦)

“Ça va aller”, Joana Choumali (Côte d’Ivoire)

乔安娜·乔玛利是视觉艺术家、摄影师,现生活和工作于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在乔玛利的作品《这都会好的》中,她直接在画面上刺绣,缓慢而包含沉思地完成摄影作品。这让普通可复制的图片转化成了唯一的物体,她对织物的选择和颜色的感知让作品更加丰富。

《把悲伤哭成一场匆匆的雨》,玛格丽特·考特尼-克拉克(纳米比亚)

“Cry Sadness into the Coming Rain”, Margaret Courtney-Clarke (Namibia)

玛格丽特·考特尼-克拉克在南非学习艺术和摄影,之后,她于意大利、美国和非洲各地从事摄影工作长达40年。《把悲伤哭成一场匆匆的雨》系列作品记录了考特尼-克拉克返回纳米比亚,被称为“最不受欢迎的公民”,因此在1979年,她放弃了南非公民的身份。这些作品展示了她与纳米比亚人民的互动和这里危机四伏的处境。

《特兰西瓦尼亚:建造于草地》,雷娜·阿芬第(阿塞拜疆)

“Transylvania: Built on Grass”, Rena Effendi (Azerbaijan)

雷娜·阿芬第非常关注世界局部地区传统日常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冲击下的转变。《特兰西瓦尼亚:建造于草地》系列着眼于罗马尼亚马拉穆列什农村的家庭社区,呈现了特兰西瓦尼亚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农耕方式。在这里,阿芬第捕捉到了这些田园诗般的生活,然而它们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侵蚀。

《人性》,卢卡斯·福利亚(美国)

“Human Nature”, Lucas Foglia (United States)

卢卡斯·福利亚在纽约的一个农场长大,目前在旧金山生活。他的《人性》系列是一个关于“面对气候变化,我们如何关爱自然”的影像故事。

《看待爱的另一种方式》,珍妮尔·林奇(美国)

“Another Way of Looking at Love”, Janelle Lynch (United States)

珍妮尔·林奇是美国摄影师,以大型尺寸的摄影作品著称。在《看待爱的另一种方式》中,珍妮尔·林奇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去探索隔绝对个人、社会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同时思考我们对连接的内在渴望。这些作品显示了所有生命形式的相互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自然和精神世界的联系。

《肢干》,罗斯·麦克唐纳(爱尔兰)

“Limbs”, Ross Mc Donnell (Ireland)

罗斯·麦克唐纳是一位电影制作人和摄影师,他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肢干》系列是麦克唐纳在贾拉拉巴德骨科医院发现的截肢合集——医院现在已经能够为病人提供更舒适的义肢。

《损坏:那些消退的记忆的证明》,基甸·孟德尔(南非)

“Damage: A Testament of Faded Memory”, Gideon Mendel (South Africa)

基甸·孟德尔于开普敦大学学习心理学和非洲历史。他于1980年代种族隔离时期的最后几年开始摄影。《损坏:那些消退的记忆的证明》系列描绘的是20世纪80年代南非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底片受到水、时间和霉菌的影响,使该系列反映出共同记忆、希望和结构性强加的种族主义,这对所有相关的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哈里发的终结》,伊沃·普里克特(爱尔兰)

“End of the Caliphate”, Ivor Prickett (Ireland)

伊沃·普里克近期的工作聚焦于发生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困境。《哈里发的终结》提醒人们,无论发生什么,人们都有忍受和生存的力量。这组照片并不是对战争的全面看法,而是在可怕苦难中指引方向的灯塔。尽管作为一个国际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但这组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希望。

 

《希望的本义》,罗宾·罗德(南非)

“Principle of Hope”, Robin Rhode (South Africa)

罗宾·罗德通过连载照片和捕捉定格视频的画面完成创作,他探索城市青年文化、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后殖民主义的产物,它们经常自然而然地发生联系,例如《希望的本义》系列,它将充满希望的南非青年聚集在一起,让他们能够在极具创意的过程中一起感受自由。

 

《黑色天堂》,阿沃斯卡·凡·德·莫伦(荷兰)

“Am schwarzen Himmelsrund”, Awoiska van der Molen (Netherlands)

阿沃斯卡·凡·德·莫伦是一名荷兰摄影师。她所拍摄的山脉、森林或水域的黑白照片变成了匿名风景的抽象表现,这是她渴望返归人类起源的结果。

 

《街头工作室》,亚历山大·韦伯斯特(南非)

“Street Studios”, Alexia Webster (South Africa)

亚历山大·韦伯斯特的作品探索了非洲大陆等地的亲密关系、家庭和身份的话题。《街头工作室》是一个共享家庭相册,于2011年3月份第一次启动,项目在全世界各地超过20个街角和公共场地设置户外摄影工作室。

关于百达摄影奖

百达摄影奖是国际前沿的摄影奖项,由瑞士百达集团成立于2008年。每届约以18个月为周期,主题各不相同,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特定方面。百达摄影奖的获奖者不仅拥需有卓越的艺术成就,并能围绕奖项主题,展开引人入胜的叙述。

特别感谢

感谢本次展览的合作伙伴百达摄影奖。同时感谢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对本次展览的大力协助。

赞助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感谢长期合作伙伴 VANKE 和 Dior 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慷慨支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