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OGO-SCoP-01.jpg

马丁·舍勒:知人识面

2019.09.15 - 11.24

展览简介

展览简介

你见过自己在特写镜头中的模样吗?被高清镜头近距离拍摄时感觉如何?你想象过自己在马丁·舍勒的肖像摄影中会是怎样吗?

 

手机美颜软件的普及告诉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愿意暴露在高清特写镜头之下。我们似乎希望拥有新进的科技,却不愿接受伴随科技而来的曝光度。试想,普通人面对迫近的镜头尚且闪躲,换作名人又该作何感受?这即是德国摄影师马丁·舍勒在一系列肖像摄影中探讨的议题,而这些作品随后使他闻名于世。

 

《知人识面》展览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逾60幅马丁·舍勒的经典肖像摄影作品,其中许多来自他著名的“特写”系列。这些作品囊括了世界上最富影响力、最知名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面孔,从艺术及娱乐界名流、国家领袖、政治家到企业家和运动员,如演员乔治·克鲁尼,歌手阿黛尔,前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企业家比尔·盖茨和伊隆·马斯克,以及网球运动员罗杰·费德勒……

 

舍勒曾经说过:“我喜欢与他人靠近,这也许是我个性使然。我始终认为,最重要的是我所拍摄的对象本身。抛开他繁复的装饰以及华丽的背景,我希望我所拍摄到的仅仅是他这个‘人’,一个真实的人。”这些特写肖像无疑是舍勒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因为在这些照片面前,我们不得不直面画中人的真实自我,哪怕他们是我们景仰的、崇拜的、遥不可及的人。这些照片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通道,令人震惊。

 

靠近,意味着和一个完全接受我们的人分享真实的自我,包括瑕疵。舍勒的拍摄对象显然接受了他。平凡者往往在美丽和强大的人面前感到炫目或怯懦。从这个角度来说,舍勒的照片是平等的。在极度近距离下,我们都是一样的。区别开你我的,深埋于表象之下。

 

鸣谢

 

SCoP感谢马丁·舍勒对此次展览的帮助,感谢他在德国汉堡的代理人安可·德根哈德-德林卡,感谢上海博一堂的锡安·米列特让我们认识了舍勒及其作品。同时,感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桃瑞丝·恩斯特和团队。

艺术家信息

​摄影师

马丁·舍勒 (Martin Schoeller)

1968年出生于德国,是一位屡获殊荣的人像摄影师,以极度迫近的特写肖像而闻名。无论是知名人士还是普通人,都难逃遭其审视的命运。所有不为人知的与人尽皆知的面孔都被置于同一平台相比较,挑战观者关于名人、价值观与诚信的固有观念。
1993年至1996年期间,舍勒担任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的助手。以此为契机,他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为街上遇见的路人拍摄肖像,其影像因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获得认可。1998年以来,他的作品陆续出现在《滚石》、《国家地理》、《时代》杂志、《GQ》、《Esquire》、《娱乐周刊》与《纽约时报》杂志等刊物上。1999年,舍勒与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一同成为《纽约客》的自由摄影师,继续拍摄具备获奖资质的肖像。世界多地的展馆展出与收藏了他的作品,其中包括欧洲与美国的几处个人展览,国家肖像美术馆、华盛顿史密斯学会的永久珍藏。他曾在柏林莱特协会学习,目前在纽约生活与工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