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南大师展:布鲁诺·巴贝和伊恩·贝瑞
2016.03.13 – 05.29
展览简介
出生于英国的伊恩·贝瑞和法瑞双籍的布鲁诺·巴贝是玛格南最有资历和受人敬重的两位摄影师。他们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先后加入玛格南——伊恩·贝瑞1962年受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之邀加入,1967年成为正式成员;布鲁诺·巴贝1964年加入玛格南。正如所有的玛格南成员一样,伊恩·贝瑞和布鲁诺·巴贝都创作了影响深远的系列摄影作品——就伊恩·贝瑞而言,是1960年种族歧视正盛的南非;就布鲁诺·巴贝而言,则是60年代早期创作的《意大利人》系列——其中显露的才华、心系之事和敏锐的时代眼光都被赋予他们的观察之中。他们之后继续周游世界,记录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事件。
几十年里,两位摄影师经常来访中国,创作了国内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所熟知的大量作品。此次展览则展出他们广阔的事业生涯中更多样化的重量级作品。我们重点推出伊恩·贝瑞1960年开始的南非系列和七十年代早期开始研究的“英格兰人”(在展览中扩充至更饱满的“英国人”);以及布鲁诺·巴贝游历世界色彩丰富的照片,对人和地点的研究,和他见证的各种历史瞬间的经典作品。
布鲁诺·巴贝1978-79年担任玛格南欧洲副主席,1992-95年间担任玛格南全球主席。
配合此次展览,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很荣幸和徕卡合作推出第一届徕卡大师班,衷心感谢两位玛格南大师布鲁诺·巴贝和伊恩·贝瑞的参与。
《玛格南大师展》由徕卡主要赞助。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感谢图虫网对展览的支持。特别感谢两位玛格南摄影大师布鲁诺·巴贝和伊恩·贝瑞,以及玛格南图片社。感谢《周末画报》,上海全摄影画廊的黄云鹤先生,《澎湃新闻》的常河先生,以及吴汉霖先生。
摄影师
布鲁诺·巴贝
布鲁诺·巴贝出生于摩洛哥,父亲是被派驻北非的法国行政人员。布鲁诺在摩洛哥度过了童年时期,那里的“知觉、气味、色彩、声音无一不渗透进他的感知中”,那里,他说,“颜色和光线都如此不同”。这种经历唤醒并形成了他对此的感官。光线、阴影、色相的对比和神韵是他很多作品的特色。他对柯达胶片的运用在当时也极具先锋性。布鲁诺·巴贝刚加入玛格南的时候,图片社创始人之一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尤其喜欢黑白摄影,部分原因是因为那时的杂志还未能很好地重现色彩,大部分玛格南的摄影师都局限在黑白摄影里。1966年布鲁诺·巴贝受Vogue杂志之邀前往巴西,他无法抗拒地想要拍摄那里鲜明的色彩。这是他生涯的决定性瞬间。
周游世界期间,为玛格南的拍摄任务但主要是个人项目中,布鲁诺·巴贝表示自己会避开热点新闻,但从未错过任何一次见证历史的机会。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细致的方面就是他不停地见证了,在古老文明的国度现代化如何一手侵蚀了传统,这在他旅途之后带回的色彩丰富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布鲁诺·巴贝1978-79年担任玛格南欧洲副主席,1992-95年间担任玛格南全球主席。他将近出版了30本书籍,他们大多是历时数年对某个国家研究纪录的合辑。这些研究成果皆反应在1970年以来布鲁诺·巴贝所举办的二十余场展览里。
伊恩·贝瑞
伊恩·贝瑞1952年离开英国,开启了在南非的探险之旅。他住在约翰内斯堡、德兰士瓦(豪登省),自学基础摄影并为南非摄影师罗杰·马登工作,后者曾是安塞尔·亚当斯的助手。伊恩·贝瑞1960年身处南非,并且是3月21日在沙佩维尔唯一一位见证了和平抗议演变成暴力事件的摄影师。
伊恩·贝瑞的标志性作品中始终有个特色,那就是在抓拍日常时的那个瞬间,摄影师本人的存在微渺到几乎难以觉察。“作为一个摄影师,你会经常寻找对的形态,对的地点中的对的人,”伊恩说,“但事实并不如意。你要么在手忙脚乱之中抓住那个决定性瞬间,要么事先发现一个可能,然后保持隐形直至它发生。也就是要等待,直到你变成其中的一部分,那时候再举起相机,就没人会注意到有什么不正常。”
展览中并列的两个系列来自英国和南非,潜在的历史原因使得两个民族联系起来,今天看来其反映的时代甚是遥远。伊恩·贝瑞的摄影作品传达了紧张氛围一直存在的情况下,无论是具有挑战或是积极向上,人性光辉的一面,以及人们如何极其自然地超越偏见和磨难走到了一起。
伊恩·贝瑞拍摄的种族歧视下的南非只是南非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分,大量作品出版在两本著作中:《黑与白:南非》(1988年,前言由当时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撰写)和《分居》(1996年,由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撰文)。